您的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> 美文鑒賞

                    多一份付出,多一份收獲

                    閱讀:3074 時間:2017-07-29 17:46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記青二區飼養員仇炳彥、郭金霞夫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3月份,仇炳彥帶着妻子,來到了曉鳴農牧。養雞,對于早已不惑之年的夫妻倆來說,是到了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,但這一次他們決定接受這一挑戰,他們的故事也就從此開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心愛上了這份工作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仇炳彥說自己來曉鳴養雞是經親戚的介紹,起初隻想着好好幹,不給介紹人丢臉。養雞,讓他們掙到了錢,養活了一家老小;在掙錢的過程中,他們也的确愛上了養雞這份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當我第一次踏進分場,看到自己住的地方,我就決定要在這好好幹上一番。”仇炳彥如是告訴筆者。早年間,他也曾到外地打工,幹過建築、去過煤礦,住的地方也僅是一個容身之所。但在這裡,卻有着屬于自己的房子,“這哪裡是打工,基本上就是家了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養殖場裡看似“與世隔絕”,卻并不缺少歡樂。下了班在會議室一起看電視,或是在生活區的籃球場裡打球,在節日裡公司還會組織個聚餐……飼養員們來自各地,操着不同的口音,在場區内卻能夠和諧相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人說深山裡養雞太過寂寞,這是因為他們找不到生活的樂趣,仇炳彥則是在生活中善于發現的人,已真心喜歡上了養雞的工作,喜歡上了這裡的生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愛學習、會交流才能快速提高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一對沒有養過雞的新飼養員,到能夠教别人養雞的飼養好手,夫妻兩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;養的第一批雞,生産成績就在場區名列前茅,這樣的成績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。說起其中的原由,多交流、愛學習,應該算是不可缺少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流不僅是和場長、技術員,同場區的飼養員交流也十分密切。這也得益于青二區良好的集體氛圍,飼養員們下班之後交流多,誰都不藏着掖着,樂于将自己的工作經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,通過交流,大家的養雞技術共同提高,還能避免許多彎路。一個人養好雞,不如把經驗說出來,讓大家都把雞養好,場區整體好了,大家也都能掙到錢,何樂而不為呢?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到學習,仇炳彥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,先熟悉流程,再研究原因,也就是要先知其然、再知其所以然,慢慢地也就能把事情幹好了。他自己是這樣做的,在教别人養雞的時候也是這樣教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與筆者的交流中,仇炳彥說起了他去年教一對新入職飼養員的事情,他告訴新入職的同事,前三天就跟着自己做,自己做啥他做啥;三天後讓新飼養員照着流程自己做,熟悉了流程就能保證雞舍裡的正常運轉。各項工作的緣由,在以後的工作中可以再慢慢了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秘訣就是“勤快+細心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把雞養好有什麼秘訣,那麼第一條就是勤快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像打掃衛生這件事,他家的雞舍衛生一直保持得非常好。有人問他們,你們是幾天打掃一次衛生,他們反問道:“幾天掃一次?這個事情自然就是天天都要打掃”。隻有天天打掃,才能保持住雞舍的衛生,如果你隔幾天才掃一次,那麼打掃的時候就灰塵就會多,打掃起來費勁不說,對雞的生長也不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常的工作做好了,遇到了事情也就不慌亂,比如說公司檢查之前,大家多多少少都要花力氣把衛生工作整體清理一下,而他們的工作則是一如常态,因為這些工作早已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,不再需要專門大動幹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勤快,還需要細心的觀察,發現問題解決問題,這裡有兩件事不得不說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個是打公雞料的事:以前雞舍裡的工作,一般是每天撿蛋前打公雞料。仇炳彥經過多日的觀察後發現,由于雞舍裡的母雞多公雞少,而這個階段又是雞群集中進食的階段,每次打完公雞料,公雞都被母雞沖散,很多公雞料都會被母雞吃掉,公雞反而吃不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仇經過分析,對喂料時間進行了調整。每天早上正常工作,在收完第一車蛋之後再打公雞料,因為這個時間段母雞都已吃過料,而且忙着産蛋,便不會影響公雞吃料。就這樣,一個時間上的小調整,的确起到了作用,經過幾天的觀察,時間調整之後,吃料的公雞明顯比以前多了很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是雞群的調整:雞舍裡的網床其實是分成了幾個小的隔間,每個隔間裡飼養着固定的雞群,配有一定數量的公雞與母雞。雞群生長過程中,有些隔間的公雞時間長了就會很弱;特别是靠近風機一側了公雞,可能是由于通風的問題,明顯弱于其他地區的公雞。他們想到一個調換的辦法,把弱雞挑選出來單獨飼養,待其長好了再放回雞群,把隔間裡壯雞多的往少的隔間裡調整使其總體處于平衡狀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每個隔間裡的雞群總體固定,一般如果有陌生的雞進入,其它的雞就會圍而攻之。所以,調整工作一般要在晚上九點以後進行,盡量減少對雞群的整體刺激。如果第二天還會有雞群相啄的現象,就把隔間裡的燈适當關上兩個,慢慢地就會讓新雞融入整個雞群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效率就是不做無用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采訪的那天,我向青二區的兩位場長提起仇炳彥、郭金霞夫婦,兩人都一緻說這是很有特點的一對飼養員。其中一點,就是工作效率特别高,說起這一點,兩口子笑着回答,他們出來自然不是為了曬太陽,隻是雞舍裡的工作完成後,再出來做一些其它的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仇炳彥說,在雞舍裡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就是要兩個人的配合。養雞固然需要勤快,但卻不能盲目蠻幹,做好工作規劃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兩人每天工作之前,都會把一天的工作量進行梳理,諸如:撿蛋、打料、衛生、出糞等等,然後就是明确兩個人的分工,統一安排、合理分配時間。幹起活來也就更有目的性、計劃性,不做無用工,進度也就更快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仇炳彥的說法,就是在雞舍裡“絕不能走一步無用的路”,隻有工作的時候高效率,才能赢得更多的時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愛鑽研,還是個熱心腸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仇炳彥是個愛鑽研、肯鑽研的人,又是一個熱心腸。雞舍裡的工作他都愛研究,不僅是養雞的技術,還包括設備的維修、配件的制作等等。他原本就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,所以學起來也特别快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常有個設備維修、配件加工的工作,仇炳彥隻要有時間就從不推辭,立刻去幫忙,時間長了,大家都知道仇炳彥是個熱心腸,好相處,有事也會向他尋求幫助。大家都在一個地方工作,今天我幫你,明天你幫我,做好了工作,還加深了感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一份付出,多一份收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筆者接觸和采訪過的飼養員中,仇炳彥夫婦算是比較健談的。談起養雞的話題,他們就打開了話匣子,無耐筆者是個外省人,方言的障礙讓我隻能懂個十之六七,很多事情也必須是反複核對。但有一句話他總是挂在嘴邊,“多有一份的付出,才會多一份的收獲”。簡單的一句話,卻道出了大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