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> 美文鑒賞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擔責任,一份收獲

                    閱讀:3181 時間:2017-07-29 17:47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記青四區飼養員楊文翰夫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“最美曉鳴人”筆者帶大家走進一對普通飼養員的楊文翰、虎園霞夫婦,他所在的青銅峽第二事業部青四區生産業績屢創公司曆史新高,這是青四區建成投産以來的第一批雞,打破了“新場養不好雞”的迷信。而楊文翰夫婦正是這批一線飼養員中的佼佼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金子,在哪都會發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白天不管任何時候任何人進他們的雞舍,都極少會看到他們夫婦有人待在操作間休息,他們二人總是整天在雞舍内忙活,閑不住……”這是場長陳凱眼中的楊文翰夫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年10月,經老鄉介紹,49歲的楊文翰帶着44歲的妻子,從老家彭陽縣農村來青銅峽分場一區養雞,他倆是從第二批雞開始自己育雛的,從毛絨絨的雛雞到産蛋上峰的大雞,再到翎羽脫落、雞冠老化的淘雞,然經曆了400多個晝夜的起早貪黑。由于那批雞的飼養成績好,他們夫婦還被公司評為“優秀飼養員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5年10月,青四區新場投産準備育雛工作,他夫婦倆也被調進了青四區,在3号雞舍育雛養雞。這是青四區投産以來養的第一批雞,“新場養不出好雞”是以往流傳在各分場内的一種聲音,從公司前幾個新場投産後的效果來看,也似乎印證了這種說法;然而青四區卻用實實在在的業績打破了這一魔咒。在這些生産一線的佼佼者中,老楊的雞舍綜合成績最好,不僅死淘率最低,合格率、受精率均高于企業考核标準,而且96%以上的産蛋率從雞齡24周第七天一直維持到31周第4天,95%的産蛋率也一直保持到第40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生産場區,總有飼養員的抱怨之聲:雞不好養,刮糞機不好使,集群紮堆嚴重,雞舍隔網上的灰塵很難清理,同一場區的飼養員老是調換……然而,老楊夫婦同樣曆經以上困難,卻不曾抱怨,同樣是換場養雞,卻能芝麻開花,飼養成績一批好過一批。是金子,放在哪裡都會發光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心,才會有回報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被問及“你家雞舍的雞為什麼會養得好”這樣的問題的時候,老楊總是面帶笑容的說一句“好好養,才能養好雞”。怎麼才算是“好好養”?老楊說,跟自己以前在建築工地上的工作不同,養雞雖然體力勞動不太大,但着實是個操心的活;諸如育雛期,要時時盯緊雛雞的狀态、一天到晚都待在雞舍裡;開産期要做好抱雞上架的工作,讓雞形成上架的習慣,就能減少架間産蛋;再比如雞舍内衛生,打掃幹淨了才能對人好、對雞好……,總之用心些、勤快些才能有回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場區規定,雞舍内的水線需要定期浸泡沖洗,每次沖洗直到僅能嗅到淡淡的藥味即可。泡水線是在晚上9點雞舍熄燈以後,水中添加有消毒粉,而第二天淩晨5點開燈之前必須将藥水中浸泡了一夜的水線沖洗幹淨。以往在其它場區,飼養員一般都在淩晨四點過了才進雞舍沖水線。然而,老楊夫婦倆卻淩晨3點就進雞舍沖水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楊總是說,兩條水線很長,半個小時怎麼能沖幹淨。沖水線必須要徹底沖幹淨,但凡有藥味,雞就不好好飲水;雞群飲用了溶有消毒藥品的水,也可能影響到産蛋情況,一點也馬虎不得。這就是為什麼其他飼養員不足一小時的工作,他們卻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全生産,一點也馬虎不得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産安全總需要工作細節上的謹小慎微方能保駕護航,這既是工作責任,更是工作态度。青四區投産的第一批雞能之所以養的好,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,諸如育雛、育成期雞舍内的控溫、控料、稱重、免疫,上峰期的抱雞、轉架,等等。尤其是育雛期間的工作,更是容不得一星半點的馬虎,在這批雞育雛期間雞群免疫時候,因為跑掉一隻小雞,他們用了半個早晨的時間一隻一隻查驗小雞身上免疫過的痕迹,最終找出了那隻被漏掉小雞,保證了免疫的全覆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決定飼養成績的,更多的是内因,隻有改變自身工作态度,抱着養好一批雞的決心和信心,嚴格遵循場區技術人員制定的生産管理流程,規範飼養環節,确保生産安全,這才是養好雞的前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鄰裡和諧,才能共創佳績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楊夫婦生活節儉、為人和善在場區内也是大家公認的。他們厲行節約卻不營小利,從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同事紅臉,也從不惹口舌是非,和同事相處融洽,大家都說他們事情少,夫妻倆在場裡的口碑非常好。一個場區是由一個個飼養員聚成的集體,雖然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,之前也都不認識,但分場工作的時間卻着實是台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。唯有鄰裡關系和諧,整個場區才能實現和睦,工作、生活才能順心,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好的生産成績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隻有公司盈利,我們才會“豐收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楊雖然隻是一名普通的飼養員,但對公司的發展卻也很是關心,采訪中多次向筆者詢問公司現在的情況,今年又要建幾個場、未來計劃怎麼發展。老楊雖然文化水平不高,對公司與員工的關系卻有着樸素而真摯的認識——“隻有公司盈利了,我們才會有豐收”,這句樸素的話卻道明了員工與公司的“雙赢”關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與外面的廠子相比,公司對我們飼養員已經很不錯了——免費的房子住着,這兩年工資也比以前漲了不少,雖然沒有在建築工地上掙的多,但月月按時發。”說到這裡,老楊的臉上總是挂着抹不去的笑容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在公司的分場越建越多,公司盈利了,老楊他們的工資也漲了,隻要飼養員們一心一意養好雞,專心緻志謀生産,企業整體效益提升了,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,飼養員的付出才能赢得更大的回報、獲得了大“豐收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記:見證最美的你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場的生活是看似單調的,但每個人卻都能保持樂觀的心态,晚上下班後,飼養員會熱情的與你攀談,雞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,養雞過程中的點點滴滴,彙聚成滔滔不絕的千言萬語,育雛期的悉心照料、上峰前的抱雞上架、高峰期的忙碌…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開心的莫過于看到自家養雞健康成長、有個好的生産性能,成就感、喜悅;最傷心的是雞的死淘,自己辛苦一點到無所謂,難過的是最終沒把雞保住。這不單單是錢的問題,看着這些雞從不到巴掌大的小雞一點一點長大,雞在他們心中已然如親人、如孩子一般。養雞不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擔責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的飼養員把昔日田園的勤勞純樸帶進了今日的場區,在工作中甘于平凡,埋頭生産,從不抱怨生活的苦澀,始終以樂觀積極的心态和高度的責任感,釋放着自己的最大生産潛能,渴望創造出最大化的生産業績。